“首页”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
小 (→研究背景) |
小 (→关于我们) |
||
第18行: | 第18行: | ||
−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http://ccpl.psych.ac. | +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http://ccpl.psych.ac.cn],CCPL]),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网络虚拟环境下人们的心理行为规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通过研究互联网和虚拟世界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构建网络与虚拟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模型及干预模式,建立基于社会实时感知数据的网络心理与行为模型,形成群体心理和行为分析及决策支持的关联架构。实验室在社会网络(人人网)、微博(新浪微博)以及移动设备(手机和平板)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网络环境下的个体与群体心理特征和行为动向的预测之中。 |
2014年7月31日 (四) 13:21的版本
关于我们
中科院心理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Computational CyberPsychology Lab, CCPL)主要通过对用户的网络行为的分析,研究网络社会中用户的心理、人格个性以及意图(信息需求)之间的规律性,即计算网络心理学(Computational CyberPsychology)。通过对这些规律和模式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络行为的有效引导和积极疏导。
实验室与新浪微博联合发布2013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相关报道,全文阅读。
CCPL实验室诚邀您加盟,了解更多。
关于我们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现代人正在经历着社会网络化逻辑的扩散,一个“网络社会”的时代正悄然来临。网络催生了现代社会的新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利和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随着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和网络环境与真实生活不断融合,现实社会中人心理与行为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逐渐映射到了虚拟网络环境中,以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社会情绪、社会态度、心理健康问题等;同时,依赖于互联网的现代生活方式,尤其是基于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互动,已经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网络使用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产生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例如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成瘾等。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在网络环境与网络使用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的行为与心理,不断发现和揭示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才能保证现代社会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充分地提高效率并防范风险,最终促进现实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一直以来,传统研究的思路只是将互联网简单地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把现实世界中既存的理论与解决方案,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直接的传递与套用。事实上,网络发展到今天已不能单纯地看作一种信息传递技术手段,它已经与人类赖以生存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深度融合,构建出了一种独特的网络环境,这种网络环境具有与既往传统心理学研究环境完全不同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因此,迫切需要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进行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而这也正是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要解决的核心课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1],CCPL]),自成立以来致力于研究网络虚拟环境下人们的心理行为规律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通过研究互联网和虚拟世界对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规律,构建网络与虚拟环境中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模型及干预模式,建立基于社会实时感知数据的网络心理与行为模型,形成群体心理和行为分析及决策支持的关联架构。实验室在社会网络(人人网)、微博(新浪微博)以及移动设备(手机和平板)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网络环境下的个体与群体心理特征和行为动向的预测之中。